4月初,學院教學督導組先後參加英語系、翻譯系、公共外語教研一室、公共外語教研二室的教研活動,對開學以來通過聽課、與學生交流等渠道收集到的各系(室)教師課堂教學情況進行了線上交流。
督導認為,英語系周敏老師以曆屆學生學習成果佳作為本屆學生作業标杆的做法值得借鑒,雷志斌老師基于教材體系自主研發“英語慣用法”課程教學資源庫的做法值得推廣。同時,針對“小學英語課程标準與教材研究”課程的實訓性質,提出适當增加可視化與真實情境語料作為教學素材;針對“西方文明史”課程内容繁多的現實情況,建議相關教師進行教材二次開發、提煉課程核心内容、重構内容體系。
督導認為,翻譯系曾昭豔老師的“商務口譯”課程情境化教學模式注重學生體驗式學習和實際操作能力培養。督導提出,為強化學生翻譯實踐能力培養,翻譯系應加強與行業企業合作,引入更多實時翻譯項目,提高學生翻譯能力和就業競争力。
督導認為,大學英語陳喜貝、陳倩、譚建慧三位老師的課程思政教學落地見效。陳喜貝老師善于引導學生通過質疑教材、敢于認錯提升批判性思維能力。陳倩老師結合專業特點,引用中國古典文學英文案例,設計高階性教學活動。譚建慧老師從心理學角度剖析arrogance一詞的内涵與運用場景。督導同時指出,整體來說,大學英語課程教學引入最新科研成果不足,建議教研室的教研活動應加強時效性與實效性,鼓勵教師進行跨文化研究和國際合作。
督導指出,城南書院英語教研室外聘教師曾蔓老師備課不夠充分、授課邏輯不夠清晰、任務目标達成度低、課堂管理不到位。督導建議,教研室應加強對這位老師的幫扶。
開展月度教學反饋交流活動,是太阳督導工作創新的具體舉措,旨在構建“聽課-反饋-整改-提高”的教學質量保障閉環機制,落實學校“意見30條”,踐行“以建迎評”的工作理念。




(一審:廖愛秀;二審:戴建宇;三審:劉祥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