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地成立後,首席專家童小嬌校長高度重視親自督促檢查各項工作落實。根據省教育科學規劃辦意見,基地成功推薦華東地質大學李祖超教授為省教育科學規劃辦聘請的學術指導委員會專家,在原申報評審書基礎上起草完成了基地三年(2019-2021)工作計劃書,明确了建設内容、措施以及年度工作安排。2019年3月26日,基地首席專家及研究人員參加“湖南省‘十三五’教育科學研究基地簽約授牌暨學術報告會”,童小嬌校長代表基地簽署基地建設責任書。之後,基地核心研究成員就基地工作分工等進行了研讨,明确基地日常事務管理由太阳成集团tyc33455cc負責。
2020年10月26日,湖南省教育科學規劃辦對基地兩年建設進行了中期檢查。基地回顧總結了基地的主要建設舉措與成效如下:
1.以本為本,強力推進專業課程建設,為基地建設奠定厚實基礎。
學校現有專業近一半直接培養小學各科優秀教師。做好這些專業的課程建設和專業建設,就是為基地建設奠定了厚實的基礎。自去年開始,學校高度重視“雙一流”建設,多方整合校内專業資源,聘請校外專家指導,積極申報省級、國家級一流專業建設點和省級一流課程。2019年,小學教育等8個專業申報省級一流專業建設點,成功率100%,其中小學教育、數學與應用數學成功申報為國家級一流專業建設點。2020年,翻譯等7個專業申報成為省級一流專業建設點。今年有9個專業申報國家級一流專業建設點。2019年,“電路分析”等13門課程被湖南省教育廳認定為線下、線上線下混合式、社會實踐省級一流本科課程。
2.采取積極措施,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為基地建設準備後備研究力量。
學校采取積極措施,提高教師教學科研水平,師資隊伍建設上了一個新的台階。2019、2020年,共引進高水平博士37人,全校專任教師博士學位占比達34%;2018、2019年共晉升教授7名、副教授16人,全校專任教師副高及其以上職稱教師占比達40%。引進的博士要求到小學聽課每學期不少于25節,教師職稱晉升時将小學教育教改方面的研究成果作為必要條件。這些措施引導教師關心小學教育教學、從事小學教育研究,為基地建設準備了一批具有充分研究基礎的後備力量,壯大了研究隊伍,為今後取得更大的研究成果奠定了基礎。
3. 強力推進教育教學改革,為基地建設出成績準備土壤和養分。
學校緻力于“培養小學教師,培訓小學教師,研究小學教育,服務地方發展”。在農村小學各科教師培養中,學校強力推進教育教學改革,更新了教學理念,推進教學方法改革,創新了教學模式,構建了培養鄉村優秀小學教師的“一師模式”。兩項優秀鄉村小學教師培養改革創新成果榮獲國家級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六年制公費師範生培養創新與實踐榮獲湖南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特等獎。基地核心成員劉明東、何向陽2019年分獲第四屆湖南省教育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一等、二等獎。何向陽、李新2020年分獲第十四屆湖南省社科成果二等、三等獎。這些教學改革實踐和研究成果緊緊圍繞農村小學教師培養培訓,成為了基地研究工作者研究農村小學教育教學、高水平服務小學的重要的參考資料,成為可以直接應用的寶貴經驗和理論總結,是基地建設和發展的肥沃土壤和豐富營養。
4.積極開展校内外多方合作,為基地建設借來先進經驗。
學校積極開張校内外多方合作。先後與北京師範大學和中國教育科學院建立 小學教育研究協同創新中心,與湖南師範大學等省内高校、首都師範大學等省外高校、與香港教育學院等境外高校、與英國知山大學等國外高校建立友好合作關系,合作探索、研究中國農村小學教育發展面臨的諸多問題;在省教育廳和長沙市教育局的關心支持下建立小學教師教育聯盟,與70多家長沙市優質小學建立小學教育合作機制;與韶山市、甯鄉市等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實現了高校與地方政府合作的新形式;與馬雲基金會建立合作關系,讓我們的未來的小學教師到最需要的農村小學去,也給了他們更廣闊的的發展前景;積極參加省政府實施的重大教育民生工程芙蓉學校建設。這些高校與高校之間、高校與政府之間、高校與小學之間的合作,為基地建設引來了他山之石,為基地建設增添了全新的研究内容和更廣闊的發展前景。
5. 加強信息化建設,為基地建設提供了更多的便利。
近兩年,學校加大了教學條件改善力度,對教學環境進行智慧改造,建立了多間未來教室,提高了教學信息化水平。2019年成立了湖南省智慧教育關鍵技術與應用工程研究中心,2020年“5G背景下教師能力提升的智慧教研應用實踐”和“湖南網絡聯校遠程智慧教研模式的探索與創新”成為省教育信息化創新試點項目。與長沙市教育局共同建立“長沙智慧教育協同創新中心”,與北京師範大學建立未來教育高精尖創新中心。現在已經完成校本部、一附小、二附小智慧教室改造,工程中心研發實驗室和區域資源應用平台等建設工作。現在我們學校的研究工作者、基地工作人員在學校的智慧教室和未來教室裡可以與小學課堂實時連線,可以将實時小學課堂教學作為教學案例進行線上研讨。這為我們基地的小學教師隊伍建設研究提供了極大的便利,為研究小學、服務小學增添了更方便、更靈活的研究形式。學校一、二附小上周通過智慧教學環境開展的芙蓉學校線上課堂教學直播中,有7萬多人同時在線研讨、觀摩、交流學習,優質教育教學的引領、輻射作用得到了充分體現。
6. 不遺餘力開展學術研究,凸顯基地建設學術研究本分。
圍繞農村小學教育,特别是農村小學師資隊伍建設開展學術研究是基地建設的本分。現已開展的學術活動有:
1)學術研讨
基地内積極開展學術研讨,每學期開展形式多樣的學術研讨兩次。基地鼓勵成員參加省内外小學教育、小學教師隊伍建設方面的學術會議或學術活動。
2)調查研究
基地依照工作計劃書對湖南省農村小學教育教學和師資隊伍建設進行了一系列調查研究,主要有:
彭小奇書記團隊長期關注湖南省鄉村小規模教學點的建設和發展問題,對此進行了廣泛的調查研究,提出了“分類施策提質量 創新機制促振興”的政策建議,并得到省領導的肯定,給予了較高評價。
曹興副校長一直關注教育精準扶貧,進行了深入調查研究,形成了高質量的研究報告和政策建議,得到省領導肯定和高度評價。
基地核心成員劉祥清和唐文傑2019年9月赴芷江縣對民族地區農村小學師資現狀和提高師資隊伍建設水平等進行調研,形成了調研報告。
基地核心成員劉明東、劉祥清和楊丹2019年11月參加省教育科學規劃辦組織的東北教育科學研究基地調研團,對長春光華學院大學生養成教育研究中心、東北師範大學中國農村教育研究院、黑龍江教育學院教師發展學院、哈爾濱工業大學科學與工業技術研究院、哈爾濱工程大學黑龍江省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研究基地、黑龍江省工程類實踐教學研究基地和黑龍江省水聲學教育研究基地進行了調研,形成了調研報告。
基地核心成員張應華團隊2019年起先後赴湘潭縣子敬小學、雙峰縣洪山技術學校和清靖小學、嶽麓區大坡小學、浏陽書江小學等進行了廣泛調研。
基地核心成員張應華團隊近兩年沿苗疆走廊(湖南段)對沅江流域民族民間音樂舞蹈及其在中小學校學習、開展情況進行了系列考察,形成了系列考察報告。
3)課題申報
基地非常重視2019、2020年省教育規劃課題的申報工作。2019年立項基地課題1項,其他課題9項;2020年立項基地課題1項,其他課題7項。
基地積極申報農村小學教育教學和師資隊伍建設方面的各級各類課題。2019年獲得立項的教育類國社科課題3項,全國教育科學規劃課題3項,教育部人文社科課題2項,其他省級課題多項。
4)獲獎
在2019年湖南省第十二屆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評審中,彭小奇書記領銜的“初中起點六年制本科優秀小學教師‘三性一體’培養體系創新與實踐”項目被評為特等獎,另獲一等獎兩項、二等獎兩項、三等獎3項。2020年,範迎春、趙奇钊分獲湖南省第二屆民族教育優秀教學成果三等獎。劉明東被湖南省教學督導委員會辦公室聘為省第二屆教學督導評估專家。
5)學術論文、教材與專著
2019年,基地共發表高質量教育類論文25篇,出版教育類研究著作18部,獲得教育研究類專利、著作權12項。2019、2020年獲得省級教育類科研成果獎2項。劉明東主編的《新潮英語語音語調教程》2019年在商務印書館出版。
7. 腳踏實地服務地方小學,踐行基地建設小學教育研究初心。
研究小學教育,服務地方小學,緻力于師資隊伍建設,是基地建設的初心。這方面開展的工作和成效主要有:
1)建立基地校
基地先後與永州市金洞區金洞中心小學、金洞區石鼓源小學、邵陽縣石奇學校、懷化市芷江縣艾頭坪小學協議建立基地校,已經開展了實際合作;與邵陽縣石奇學校達成了小學英語教師和小學數學教師提升項目合作協議。
2)建設芙蓉校
芙蓉學校建設是省政府實施的重大教育民生工程,是深入實施科教強省戰略、打赢教育脫貧攻堅戰、加快縣域基礎教育發展、助推鄉村振興的重要舉措。我校積極響應省政府的号召,充分發揮學校在基礎教育領域的示範、引領、輻射、帶動作用,紮實開展教育扶貧結對幫扶工作。2019年,先後與麻陽縣、新田縣、溆浦縣、新化縣、新邵縣、桑植縣、永順縣、芷江縣、古丈縣等地9所芙蓉學校建立了良好的合作、結對關系,簽訂了實踐基地協議并挂牌,進一步整合了教育教學資源,擴大了優質資源共享,不斷提升了鄉村義務教育學校的辦學水平和育人質量,促進了城鄉義務教育均衡發展。
3)建立導師工作坊
為加強對小學教師教學教研工作指導,學校從事小學教育教學的知名專家教授到小學開辦導師工作坊。2019年4月18日,“太阳成集团劉明東小學英語學科導師工作坊”挂牌儀式在長沙市高新區金橋小學舉行。2019年5月,學校成立小學美術學科範迎春導師工作坊,5月16日,“太阳成集团範迎春小學美術學科導師工作坊”在斑馬湖小學舉行挂牌儀式。2020年6月,學校成立曾曉潔小學語文教材研究導師工作坊,确定了2020-2022年建設規劃,10月17日,在第一師範一附小舉行籌備會議,确立了名師梯隊,開始了實際工作。導師坊成立之後開展了一系列活動,有力促進了高校與小學之間的聯系,加強了對小學教育教學工作的指導。
4)實施國培項目
2019年5月27日至2020年12月17日,學校共承辦省内外國培班90個,培訓人數2554人,接受培訓的80%是來自湖南各地州市小學的任課教師。有些國培項目的首席專家就是我們基地的核心成員。項目的開展讓我們多了一個了解、認識、研究農村小學教師的可靠渠道,也為我們服務農村小學提供了方便,社會反響良好。詳見附件“太阳成集团2019-2020年國培項目一覽表”。
5)加入馬雲鄉村計劃
學校2018年與馬雲基金會建立合作關系。2018、2019年馬雲鄉村教育人才計劃終評都在我們學校舉行。我校2018年和2019年分别有32、20名學生畢業後加入“馬雲鄉村計劃”,接受計劃資助到省内農村小學任教(2020年馬雲鄉村計劃人選正在遴選中)。兩年内,我校52位學生入選,占我們省入選人數的一半多。詳見附件2018年2019年計劃入選名單和2020年計劃提名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