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9日下午,院黨總支理論學習中心組通過雲方式,集中學習《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暢談心得體會。
黨總支書記李亞林主持學習并強調,黨總支委員要先學一步、學深一層,發揮“關鍵少數”作用,帶動全院幹部群衆興起學習宣傳貫徹熱潮。結合自身工作,她說:堅持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本質屬性,是我們黨在長期實踐中形成的優良傳統和獨特優勢,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的曆史必然,是推進新時代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的根本原則。《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中,共有24處談到了“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小到一個家庭、一個單位,大到一個政黨、一個國家,沒有核心是不穩固的。作為一名黨員,必須增強堅持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作為一名黨總支書記,要堅決貫徹執行黨的組織制度、領導制度、監督制度,堅持黨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鮮明導向,規範黨支部工作,使黨支部真正成為增強黨員“四個意識”、提升政治能力的第一課堂。
劉祥清在發言中表示:習近平總書記在《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中對新時代黨員幹部發揚鬥争精神作出許多重要論述,要求黨員幹部應該圍繞牢記初心使命,推進黨的自我革命,必須經受思想淬煉、政治曆練和實踐鍛煉。我們黨員幹部要旗幟鮮明講政治,在大是大非面前态度鮮明、立場堅定;要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自覺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緻;要提高政治敏銳性和政治鑒别力,善于從政治上研判、分析複雜嚴峻的鬥争形勢,以鬥争精神防範化解各種風險挑戰;要保持政治定力,把握正确政治方向,在各種重大鬥争考驗中曆練成長,挺起共産黨人的精神脊梁,強化共産黨人的使命擔當。我們黨員幹部要将政治曆練和實踐鍛煉結合起來,要在重大鬥争實踐中經風雨、見世面、長才幹、壯筋骨,以此磨砺鬥争精神、增強鬥争本領;要與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進行堅決鬥争,敢于攻堅克難、開拓進取,以新作為開創改革發展新局面;要堅持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場,多深入群衆,多服務群衆,用情用心用力做好黨的群衆工作;要高揚共産黨人的精神風骨,永葆共産黨人的政治本色。
黨總支副書記楊虎智認為:《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中處處彰顯着真理的力量,展示着我黨治理國家的智慧和強烈的為民情懷和政治擔當。在第三卷中,有一個關鍵詞是“文化自信”,在黨的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習近平主席說“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複興。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更作為一名黨員,在日常生活中要将文化自信貫徹到底,堅信我們的文化獨到之處,不僅如此還要積極宣傳中華文化,擴大中華文化的影響力。作為一個老師,面對學生時,要将文化自信作為思想教育工作的重點,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
黨總支委員、副院長劉宇松表示:《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的出版發行,對于推動高校廣大黨員、幹部和普通師生學懂弄通做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系統掌握貫穿其中的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具有重要意義。作為學院黨總支紀檢委員,我将牢記初心使命,堅定扛責在肩、忠誠履職擔當,帶頭用好批評和自我批評武器,嚴于剖析自己、敢于直面問題、勇于修正錯誤,嚴守廉潔自律底線,嚴格按照黨紀國法的要求規範自己、約束自己,帶頭遵守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堅決反對“四風”,謹慎用權,自覺接受黨組織和群衆監督,敢于向群衆身邊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亮劍,為學院發展保駕護航。
黨總支委員、副院長康響英說:《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彰顯磅礴的真理力量和實踐偉力,集中展示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蘊藏着非凡的政治智慧和戰略眼光,充分反映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博大精深;飽含着強烈的為民情懷和政治擔當。通過認真學習,我深深感到,這一重要思想始終堅持實踐導向、問題導向、效果導向,彰顯着馬克思主義認識論和方法論的高度統一,體現着知行合一、實踐第一的内在品格。一個強盛的民族一定是富有實幹精神的民族。因此,我們的科研工作要緊密聯系實際,堅持問題導向,聚焦思想上的困惑、工作中的難題,從科學理論中找方法、找對策、找答案,切實做到學有所獲、學以緻用,并把學習成效轉化為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态、砥砺奮進的決心勇氣、幹事創業的方法能力,為學校打赢三大攻堅戰貢獻自己應盡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