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主頁|網站管理

團學工作

當前位置: 學院首頁  > 學生管理  > 團學工作 正文

外院學子“三下鄉”:傳播中國故事,奉獻青春力量

 

 

來源: 日期:2022年09月21日 16:05浏覽數:

 

撰稿人:禹晗  張明   審核人:劉祥清

2022年暑期,太阳成集团tyc33455cc“紅色·絲路”教育關愛服務團的黨團員大學生們積極響應“喜迎二十大,永遠跟黨走,奮進新征程”的号召,立足挖掘中國好故事、傳播中國好故事的初衷,重走三條紅色之路——主席遊學路(湖南)、紅軍長征路(貴州)、陸上絲綢之路(新疆),并運用英語專業大學生的語言優勢,通過将鄉村支教和紅色調研相結合,讓紅色文化浸潤青少年心田,用英語講好紅色故事、中國故事,為建構對外話語體系和文化傳播貢獻青春力量,向世界展現當代青少年視野中鮮活立體的中國形象。

雙線齊驅新模式,紅色路上留足迹

在符合當前疫情常态化要求的基礎上,通過線上線下兩個平台、調研支教兩種方式,打造雙線齊驅新模式,重走湘疆黔三條紅色之路。

在湖南,實踐團在“重走主席遊學路”中觀新山鄉巨變,用英語講述時代故事,助力鄉村英語教育;在貴州,實踐團在“雲實踐”中學習長征精神,用英語講述長征故地的今昔故事;在新疆,實踐團在“雲支教”基礎上,助推新疆教育發展和對外連通,将新疆故事、中國故事說給世界聽,為一帶一路的教育、經濟、文化等多元化合作打基礎。

(圖為太阳成集团tyc33455cc“紅色·絲路”教育服務關愛團線上開班典禮)

挖掘英語專業優勢,傳統支教煥發新活力

實踐活動活動為期22天,合作的中小學共計34所。在湖南安化,線下招募學員112名,在新疆、貴州線上招募學員1867名,開課共計88課時,線上課程直播點贊量達4580萬。服務團立足英語師範專業特色,充分開展前期調研,設置适合英語教育課程,并注重用創新方式凝結支教成果。實踐團引導學員共同制作《用英語講中國故事》系列英文繪本,發動湘疆黔三省學員及外院學子挖掘中國故事,英文講述家鄉故事、中國故事,共收集視頻65份,讓湖南、貴州、新疆的青少年能活用英語向世界訴說家鄉之美、新時代之美。

“青年孕育無限希望,青年創造美好明天。社會實踐活動是助推當代青年學子全面發展的一條有效途徑。服務團全體隊員們真正做到了學以緻用,傳播青春正能量,用汗水傳遞友愛,用實踐點亮青春。”帶隊老師張明說道。

(圖為太阳成集团tyc33455cc“紅色·絲路”教育服務關愛團的成員正在為安化縣東華小學的同學們上特色英語課)

(圖為太阳成集团tyc33455cc“紅色·絲路”教育服務關愛團的成員正在為新疆、貴州的同學們上英語童瑤課)

引進來走出去,調研實踐促文化融合

大學生服務團在充分學習長征精神、體驗邊疆風土人情的基礎上,還積極推動湖湘文化、一師紅色文化的對外傳播(推介、宣講湖湘文化和一師紅色文化),雙向互動促進中西部交流和多元文化互動融合。

通過“實地走訪”“雲遊學”“雲黨課”等方式,服務團大學生在安化黑茶舞和黑茶興農等特色文化中感悟淳樸鄉風和鄉村振興新風貌;1700餘名學員通過“雲遊學”毛澤東與第一師範紀念館,在毛澤東、蔡和森、何叔衡、任弼時等先輩故事中汲取榜樣的力量;開展黨史故事宣講5場次,1822名學員在黨史教育課上從紅色故事中汲取了砥砺奮進的力量。此外,還通過“雲班會”的方式,開展了湘新黔三省班級交流會,促進文化資源共享和跨民族文化交流,在青少年中樹立堅定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認同感。

(圖為毛澤東與第一師範紀念館講解員鄒磊正在為同學們講述展品背後的故事。)

此次實踐活動還在中青校園、紅網、華聲在線等媒體平台共發布相關新聞稿件78篇,在學院公衆号、微博、短視頻平台共計發布推送65篇、微博82條、短視頻164條,各類稿件、推送、短視頻總流量達100000+,取得良好實踐效果和社會反響。服務團也獲評了2022年湖南省大中專學生志願者暑期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社會實踐省級重點團隊。

服務團還計劃在此次“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結束後,繼續開展“HELLO雲端駐校計劃”,作為此次實踐活動中線上公益課堂的延伸。通過持續校内招募志願者,為中西部地區的中小學生提供長期周末英語課堂志願服務活動,推動支教活動的長效化,打破“三下鄉”支教中存在的教學階段性、效果短期性的缺點,創新教學平台,實現長期教學互通。

(圖為文藝彙演上孩子們正在表演安化黑茶舞。)

(圖為服務團成員正在為孩子們開展黨史教育課。)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