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潤之英才班)
一、培養目标
(一)目标定位
本專業适應新時代基礎教育改革發展需要和教師隊伍建設重大戰略需求,立足湖南,面向全國,傳承紅色基因,堅持五育并舉,培養師德高尚、教育情懷深厚,具有國際視野,英語學科素養以及人文與科學素養紮實,英語語言基本功、跨文化能力、綜合育人能力和教學教研能力突出,創新意識和自主發展意識較強,具有卓越教師潛質,能在中學從事英語教學、教研和教育管理工作的人才。
(二)目标預期
本專業學生畢業後五年左右能夠達成如下預期目标:
1.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崇高的理想信念、強烈的國家認同感、深厚的教育情懷和高尚的師德,熱愛英語教育事業,立志投身基礎教育,立德樹人,依法依規執教,關愛關心學生。
2.掌握教育教學基本理論,能依據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标準,綜合運用教育學、心理學、英語學科專業知識、跨文化交際知識、英語教學技能和現代教育技術,設計指向核心素養的教學活動,構建學習中心的課堂,使用評價改進教與學,引領中學英語教學與研究。
3.掌握中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具有将學生的知識學習、能力發展與品德養成相結合的綜合育人意識,熟悉班級管理工作,能在班級管理、德育教育和校園文化活動中充分突顯英語學科的基礎地位和育人價值。
4.把握國家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趨勢,了解中外基礎教育發展動态,擁有發展和改革基礎教育的熱情和能力,能積極反思英語教育教學問題,具備一定的組織協調能力、溝通合作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以及教學研究能力,具有創新意識、團隊合作意識和終身發展意識。
(三)培養特色
構建CMSSIR人才培養模式,即在與中學合作(Cooperation)協同育人機制下,以雙導師制為特色(Mentoring),打牢專業知識和能力(Specialty)基礎,突出師範技能(Skills)和教育教學創新(Innovation )與研究(Research)能力培養。
1.協同培養機制化。以中小學英語導師工作坊、教育實習基地為平台,建立大學與中學雙方責權清晰、合作共赢的協同育人機制。
2.課程設置品質化。聚焦教育情懷、專業品格以及溝通合作、信息處理、研究創新等能力,設置體現紅色一師、前沿性、創新性、高階性、挑戰度的課程。
3.學業指導導師化。實施“雙導師制”,為每位學生配備1名專業教師、1名教研員或中學一線教師作指導教師,大學四年全程指導學生的思想、學習與生活。
4.專業能力指标化。學生畢業時需拿到英語專業四級證書、英語專業八級證書和教師資格證書;在英語學科、師範技能、“互聯網+”“創青春”“挑戰杯”等賽事中獲獎;參與導師的項目研究1項,立項校級以上或參與省級以上研究性學習項目1項;完成高質量社會調查報告1份,或發表學術論文1篇。
二、畢業要求
本專業畢業生應達到以下要求:
1 [師德規範]
以立德樹人為己任,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徹黨的教育方針,遵守國家教育法規,繼承和弘揚中華傳統教師美德。
1.1 [理想信念] 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中外語言文化互鑒中,增進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思想認同、政治認同、理論認同和情感認同,增強民族文化自信心和自豪感,樹立正确的曆史觀、文化觀、民族觀、國家觀和世界觀。
1.2 [依法從教] 遵循黨的教育方針,遵守《未成年人保護法》《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範》等法律法規,尊重青少年的合法權益,自覺踐行教師職業道德規範,具有依法執教的意識。
1.3 [為人師表] 秉承我校校訓“要做人民的先生,先做人民的學生”,愛崗敬業,為人師表,立德樹人,立志成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紮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好老師。
2 [教育情懷]
具有從教意願,認同教師工作的意義與專業性,具有積極的情感、端正的态度和正确的價值觀,為人師表,樂于為教育事業無私奉獻。
2.1 [職業認同] 認同中學英語教育教學工作的特殊性和專業性,具有正确的語言觀和英語教學觀,具有人文底蘊和科學精神,對中學英語教育教學事業具有強烈的使命感和責任心,堅持英語教學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
2.2 [關愛學生] 尊重學生人格,能以愛心、耐心、細心和責任心對待學生工作,能以正确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引領學生錘煉品格、學習知識、創新思維、奉獻祖國。
3 [學科素養]
紮實掌握英語學科知識體系、思想和方法,重點理解和掌握學科核心素養内涵,了解英語學科與相關學科及社會實踐的聯系,具有一定的國際視野和文化意識,具備良好的跨文化交際能力。
3.1 [學科知識] 系統掌握英語語言的基本知識和基本原理,紮實掌握英語語言學、二語習得、英美文學、英語國家社會文化等基本知識,熟知中國社會曆史與傳統文化,初步掌握一門第二外語。
3.2 [學科能力] 具備英語聽、說、讀、看、寫、譯等基本語言技能,具有良好的跨文化能力、溝通能力和思辨能力,具備英語文學作品的解讀和賞析能力,具備整合英語學科和教育教學知識形成英語學科教學體系的能力。
3.3 [跨學科素養] 了解英語學科與其他學科的聯系,了解英語學科與社會實踐的聯系,了解跨學科知識,對學習科學相關知識能理解并初步運用,初步習得基于學科核心素養的學習指導方法和策略。
4 [教學能力]
理解教師是學生學習和發展的促進者。能依據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标準,根據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特性,運用多種教學手段與現代化教學技術,優化設計課程教學方案,開發課程資源,以學生為中心開展英語教學活動。
4.1 [教學設計] 掌握中外主要外語教學流派的思想觀點、教育理論知識、教育學和心理學的基本理論,根據英語課程标準和學科特點、學生身心發展和英語學習特點,運用“三字一畫”、教學闆書、課堂教學用語等英語教師基本技能、信息技術優化學科課堂教學的方法技能進行教學設計。
4.2 [教學實施] 能針對學生身心發展的一般規律和英語學習的認知特點,以學生為中心,綜合運用教育教學理論、英語語言知識及現代信息技術,創設适合的學習環境,組織教學活動,指導學習過程,進行學習評價;獲得運用信息技術支持學習設計和轉變學生學習方式的初步經驗。
4.3 [教學研究] 掌握教育教學研究方法的基本原理,能選擇合适的教育教學研究方法發現、提煉、研究、解決教育教學中的實際問題,改進教學。
5 [班級指導]
具備一定的心理學與教育學知識,熟知教育管理工作的基本原理與方法,掌握班級管理與建設的工作規律和基本方法,能根據學生身心特點,針對班級實際,分析并解決班級常規管理中的一般性問題。
5.1 [班級管理] 掌握班主任工作的基本内容、特點,掌握班集體建設、班集體管理、學生發展指導、綜合素質評價、與家長及社區溝通合作等班級常規工作要點。
5.2 [班級活動] 了解班級德育工作的特性,具備結合英語教學開展班級育人活動的能力,能在班主任工作實踐中參與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教育活動的組織與指導,獲得積極體驗。
6 [綜合育人]
具有綜合育人意識,能将全程育人、立體育人理念融入到英語教學實踐和實踐活動中,引導學生養成積極向上的學習、生活作風。
6.1 [育人規律] 了解學生的身心特點和養成教育規律,德育為先,具有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意識。
6.2 [課程育人] 體悟英語學科的育人價值,能結合英語教學特點滲透思想品德教育,有效剖析課程育人案例,觀察和分析學生的情感價值,自覺在英語教學中有機進行育人活動。
6.3 [活動育人] 了解學校文化和教育活動的育人内涵和方法,掌握育人活動的組織形式、運作機制和管理方法,能在教育實踐活動中将知識學習、能力發展與品德養成相結合,積極參與組織主題教育和社團活動,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教育和引導。
7 [學會反思]
具有終身學習和專業發展意識,了解專業發展的核心内容和發展階段路徑,具備自我控制、思辨反思、持續改進的意識與能力。
7.1 [終身學習] 有全球意識,養成自主學習習慣,能與時俱進,以開放的心态學習、借鑒、融合國際先進教育理念和經驗;能緊跟國内外基礎教育改革發展動态,适應時代發展需求,結合就業願景制定自身學習和職業發展規劃。
7.2 [實踐反思] 理解教師是反思性實踐者。具備良好的反思能力和一定的創新意識,能在教育見習、實習和研習中運用批判性思維方法,從學生學習、課程教學、學科理解等不同角度反思教育教學問題,不斷提升教育教學研究能力。
8 [溝通合作]
掌握溝通合作技能,具有分工協作意識與團隊精神,具備基于多渠道、多維度的互助學習和協調工作的能力。
8.1 [合作意識] 理解學習共同體的重要作用,具備團隊意識和協作精神,積極開展小組互助與合作學習,願意與領導、同事、家長等協作探究教育教學中的熱點、難點問題。
8.2 [合作能力] 掌握溝通合作技能,具備較強的社會适應能力,能在校内教育教學實踐和校外輔導實踐中積極溝通,交流分享,協調分工,較好地完成協作任務,不斷提升溝通合作能力。
畢業要求對培養目标支撐的矩陣圖
畢業要求 |
培養目标1 |
培養目标2 |
培養目标3 |
培養目标4 |
1.師德規範 |
√ |
|
|
|
2.教育情懷 |
√ |
|
|
|
3.學科素養 |
|
√ |
P |
|
4.教學能力 |
|
√ |
|
|
5.班級指導 |
|
|
√ |
|
6. 綜合育人 |
|
|
√ |
|
7. 學會反思 |
|
√ |
|
√ |
8. 溝通合作 |
√ |
|
√ |
√ |
三、學制與學位
學制:實行彈性學制,基本修業年限4年,允許學生在3-6年内取得課程計劃規定的學分。
授予學位:本專業學生需修滿155學分,對照學校學士學位授予條例,符合學士學位授予條件者,授予文學學士學位。
四、專業主幹課程
綜合英語、英語視聽說、英語閱讀、英語寫作、高級英語、英語語法、語言導論、英語文學導論、跨文化交際、漢英/英漢筆譯、中學英語課程與教學論、中學英語教學設計、研究方法與學術寫作。
五、學分學時分配表
課程類别 |
課程教學學時學分及所占比例 |
學分 |
學分 所占比例 |
學時 |
理論學時 |
理論學時 所占比例 |
實踐學時 |
實踐學時 所占比例 |
通識教育環節 |
通識基礎課 |
35 |
22.58% |
424 |
356 |
13.28% |
68 |
2.54% |
通識拓展課 |
10 |
6.45% |
160 |
160 |
5.97% |
—— |
—— |
專業教育環節 |
專業基礎課 |
28 |
18.06% |
448 |
372 |
13.88% |
76 |
2.84% |
專業核心課 |
26 |
16.77% |
416 |
356 |
13.28% |
60 |
2.24% |
專業拓展課 |
10 |
6.45% |
160 |
122 |
4.55% |
38 |
1.42% |
教師教育環節 |
教師教育基礎課 |
12 |
7.74% |
192 |
128 |
4.78% |
64 |
2.39% |
教師教育專業課 |
9 |
5.81% |
144 |
106 |
3.96% |
38 |
1.42% |
教師教育拓展課 |
4 |
2.58% |
64 |
64 |
2.39% |
—— |
—— |
合計 |
134 |
86.45% |
2008 |
1664 |
62.09% |
344 |
12.84% |
實踐教育環節 |
21 |
13.55% |
672 |
—— |
—— |
672 |
25.07% |
合計 |
155 |
100% |
2680 |
1664 |
62.09% |
1016 |
37.91% |